10月19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顾晓松教授为实验室研究生上信仰公开课。
顾晓松院士以《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为题,从“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与建设科技强国”“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三方面展开,回顾了团队二十年磨一剑,在组织工程与神经再生领域所做的相关工作和取得的成就;阐述了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强国的意义和迫切性;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提出了殷切期望。
课上,顾晓松院士用一张张照片和翔实的数据展示了二十年来团队从早期构建壳聚糖人工神经移植物,到仿生组织工程神经新技术新产品的问世,到在国内外率先用于临床人体应用的科技创新转化成果;展示了在神经再生分子机制研究方面不断提出新的发现和理论。他指出,正是“顶天立地”做科研的理念激励着团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勇毅前行,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社会重大需求、面向人类健康事业、面向世界科学高峰,推进并引领着全球组织工程神经发展,不断实现科研创新走在世界前沿,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顾晓松院士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关键则是“人才”。他用自身的成长经历鼓励在场师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时代脉搏,形成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和自觉,希望大家谨记“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的做人、做事、做科学的内在要求,深刻认识社会历史变革、明确自身定位、树立远大志向和使命担当。
活动中,顾晓松院士与学生亲切互动,用自己的座右铭鼓励大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传承创新,为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作贡献、为人类文明进步作贡献,塑造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的时代精神;将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富强、人类的文明进步结合起来,为建设生物医药科技强国提供重要支撑,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公开课反响热烈。2023级研究生陈欣然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循着顾晓松院士的足迹,传承“通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精神,能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注重理论、实践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注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自觉担当负重,努力实现更多的创新成果。
本次活动是南通大学2023年研究生院士论坛、研究生“学思践悟二十大,砥砺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激励研究生不断汲取信仰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奋进的力量,树立远大理想,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实现远大理想,贡献青春力量。
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党总支书记龚蕾蕾主持公开课,实验室硕博士研究生、新进教师参加活动。
(黄丽)